馬拉多納走了,帶走了部分七零后和八零后的青春。

文字的緬懷是蒼白的,他留給世人的,絕不僅僅是“連過五人”的球技、“上帝之手”的杰作,也不是類似“不停球向天連開十幾次大腳”的神操作,更是他一個人扛起球隊的責任與擔當。

在1987年馬拉多納加盟那不勒斯隊之前,這支球隊從未贏得意甲冠軍,而他到來之后,1987年至1990年的四個賽季,那不勒斯的戰績是兩次聯賽冠軍和兩次聯賽亞軍。他沒有出色的幫手,而是一個人扛起了這支球隊。

糖果盒球場為馬拉多納包廂點亮的燈光
愿天堂也有足球。R.I.P。
如果以“一個人扛起團隊”的標準來衡量,在浙江畫壇,潘天壽一定當得起這個贊譽,他至真的性情、偉岸的胸懷在宣紙上體現為筆墨的奇肆霸悍,欣賞他的作品,仿佛可以見其肝膽。

本季誠軒秋拍精選潘天壽作品四件,涵蓋山水、花卉、走獸和禽鳥四個門類,更不乏博物館級的精彩之作,不容錯過。

Lot144 潘天壽 飛帆
立軸 設色紙本
戊辰(1928年)作
題簽:(潘天壽題)飛帆。設色山水。戊辰,壽。
本幅:1。銀濤天際來,曉色明殘夜。余雨萬山青,白云重林下。白云白云色皚皚,中有人兮長往來,鸞車錦馬聲喧豗。戊辰木犀開候,一天細雨,作此遣興。阿壽。2。山瑩瑩,水瑩瑩,飛帆千片來西頃,誰聽船頭丁東聲。三門灣人。
鈐?。喊?、天授小璽、阿壽、弱其志
展覽:“僑岷華園藏畫展”,(臺北)鴻禧美術館,1994年2月至8月
出版:《僑岷華園藏畫》第262至263頁,(臺北)鴻禧藝術文教基金會,1994年1月
《潘天壽書畫集·下冊》第24頁,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,1996年12月
《潘天壽全集·第四卷》第327頁,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,2014年10月
著錄:《潘天壽研究》第227頁,浙江美術學院出版社,1989年12月
《名家翰墨·26·潘天壽·冊頁》第118頁,(香港)翰墨軒出版有限公司,1997年10月
《二十世紀中國畫家研究叢書·潘天壽》第61頁,天津楊柳青畫社,1999年2月
《中國名畫家全集·潘天壽》第263頁,河北教育出版社,2000年10月
《鑒識潘天壽》第75頁,福建美術出版社,2001年3月
《藝術大師·潘天壽》第131頁,古吳軒出版社,2001年8月
《現代名家翰墨鑒藏叢書·卷七·潘天壽》第117頁,西泠印社出版社,2005年6月
《氣結殷周雪·潘天壽山水畫研究》第120頁,文化藝術出版社,2010年5月
《潘天壽全集·第五卷》第280頁,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,2014年10月
199×52.7 cm。 約9.5平尺

拍品部分出版著錄書影
在近代一線名家中,潘天壽的作品存世量算是少的,其中山水更少?!讹w帆》歷經十余次重要出版著錄,是潘天壽博物館級的重要作品,畫心高2米,要知道,在潘天壽存世山水畫中,畫心高過2米的作品,是很稀缺的。

畫家自題簽

款字局部
在眾多出版物中,對《飛帆》不乏專文介紹,其中潘公凱主編的《潘天壽書畫集》談論的至為透徹,評價《飛帆》為“重要山水作品”,并且認為《飛帆》已經具備了潘天壽晚年作品中的精神力量。

潘公凱1996年主編的《潘天壽書畫集》對拍品的刊載

潘公凱1996年主編的《潘天壽書畫集》對拍品的文字介紹

Lot143 潘天壽 雁蕩山花
鏡心 設色紙本
詩塘:(史國良題,文略)甲申年(2004)冬月,國良記于北京紫竹精舍。鈐?。菏肥先攵U、國良
本幅:壽者制。鈐?。簭娖涔?nbsp;
收藏?。簻\予珍藏
出版:《銀座風韻·銀座美術館館藏作品集》第178頁,山東美術出版社,2007年12月
來源:葉淺予舊藏。
66.5×51.7cm。 約3.1平尺
雁蕩山花題材是潘天壽1950年代的獨創,是帶有潘氏烙印的經典,但這個題材大多深藏在各個公家機構,拍賣場上可選擇的很少,凸顯了拍品《雁蕩山花》的價值,此幅更兼葉淺予、史國良遞藏,不容錯過。

鈐蓋在畫面左下角的葉淺予收藏印,此印為鄧散木刻
據史國良在詩塘中的記述,這件作品是潘天壽贈給葉淺予的,葉淺予在中央美院給學生上課時,時常用這件作品舉例,后來史國良將其買下收藏,來源非常清晰。

1950年代的葉淺予與王人美

拍品出版書影
作品中描繪的植物,學名叫做??诖?,又叫牛舌刺、火刺薊,是前輩畫家很少入畫的植物,潘天壽卻非常喜愛它美而不爭鋒的特質,經常將它安排在雁蕩山花題材的作品中。

拍品中的牛舌刺

自然界中的牛舌刺

潘天壽雁蕩山寫生畫稿

Lot150 潘天壽 羈旅思歸
鏡心 設色紙本
乙丑(1925年)作
題識:枯草黃欲死,殘流石似齒。十年邊塞心,歸思垂楊里。乙丑春仲六日,阿壽指畫,時客滬。
鈐?。喊?、天授章、天壽二十后所作
展覽:“中國近現代書畫十二大名家精品展”,保利藝術博物館,2011年11月10日至16日,并出版于展覽畫冊第158頁
出版:《藝海集珍·近現代中國書畫作品集·第四輯》第45頁,西泠印社出版社,2006年4月
132×39 cm。 約4.6平尺
指畫是潘天壽的另一項特長,這種由高其佩發明的繪畫方式,在幾百年間鮮有人問津,而潘天壽喜愛它生拙的質感,并且利用手指不易控制的特點,力避甜熟,將它重新發揚光大,《羈旅思歸》就是潘天壽的指畫佳作。

拍品出版書影
《羈旅思歸》是潘天壽1925年的作品,同樣的題材,他在1924年和1948年都曾經創作過,一稿多畫在潘天壽筆下是常見情況,仔細比較,三件作品細節的處理各自不同。

潘天壽同稿的另外兩件作品

潘天壽為學生示范指畫

Lot149 潘天壽 憶寫湘江中所見
立軸 設色紙本
丁亥(1947年)作
題識:憶寫湘江中所見。松齡先生屬正,丁亥鼠姑開候,天壽。
鈐?。喊?、潘天壽印、阿壽
出版:《浙江四大家·吳昌碩·黃賓虹·潘天壽·陸儼少作品四集》第191至192頁,西泠印社出版社,2013年3月
132×34 cm。 約4平尺
《憶寫湘江中所見》是潘天壽魚鷹題材的作品,這幅畫是潘天壽“強調對比”的集中體現:濃重的魚鷹和朦朧的遠景既是顏色上的對比、也是構圖上的對比、還是面與線的對比。畫家僅僅通過一只魚鷹,便可以營造出極強的視覺沖擊力。

拍品出版書影

拍品款字局部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