預展時間
中國書畫
12月9日至11日
上午9:00至晚6:00
拍賣時間
中國書畫(一)
12月12日(星期六)上午9:30
中國書畫(二)
12月12日(星期六)下午2:30
地點
北京昆侖飯店
北京市朝陽區新源南路2號
縱覽20世紀的中國美術史,關于傳統與革新、繼承與改良的思潮與論戰紛起。1904年,康有為赴歐洲,在看了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之后提出:“吾國畫膚淺,遠不如之,此事亦當變法?!笨涤袨槭强吹轿鞣接彤嫷膶憣嵭?、透視和層次豐富的色彩,被視覺沖擊力所震撼,感到了傳統國畫的局限性。
中國畫家后來不斷地找尋國畫未來的出路和方向,是借鑒西方繪畫還是繼續叩問古老的中國畫體系?一個多世紀過去后,中國繪畫藝術面貌已經如此多元,當代畫壇呈現出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局面。
我們珍視每一種創造力,本次誠軒拍賣書畫部分集結了何馥君、賈志發、陳星州、趙修、譚芷若、張天一六位八零后藝術家的最近作品,他們個性鮮明,有各自的創作邏輯和造型符號,將時代元素注入到傳統藝術中,精神卻始終圍繞著水墨畫的核心,即意境與韻味的延申。安靜深邃的仕女,飄渺靜謐的山水、可愛的寵物,毛筆在宣紙上的痕跡,是創作者的生命軌跡,構筑出的水墨世界,撫慰人心。


Lot 576?何馥君(b.1985) 貓
鏡心?設色絹本
題識:馥君。
鈐?。汉?/p>
尺寸:43.2×47 cm。 約1.8平尺
估價(人民幣):5,000-7,000
藝術家談及本件作品時回憶道:2016年,4個月大的小貓來到我家,灰與白的銀漸層很漂亮,決定給他取名“胡椒”。

“胡椒”本喵
以前的我是很怕動物的,小胡椒剛來的時候我也有點害怕。后來經過一朝一夕的相處,我發覺小動物真的很可愛很有靈性,一點都不怕了,而且毎天都會專門花點時間逗逗它玩,抱抱它,給它梳理一下毛發。但是小貓嘛調皮的時候還是有的,讓我重畫過幾張畫也是有的,不過也舍不得打罵。
原來的我一直畫的是人物畫,從2017年開始,因為對胡椒的熟悉和情感,我開始有了畫它的興趣,于是毎年都會畫幾張,到現在也有不少了。取材方便,隨時仔細觀察,極好。
謝謝我可愛的貓咪。

Lot 575?賈志發(b.1983) 六君子系列·竹
鏡心?設色紙本
2020年作
鈐?。嘿Z、智法、寂寞之道
尺寸:45.8×69 cm。 約2.8平尺
估價(人民幣):5,000-7,000
賈志發師從于著名青綠山水畫家許俊,所以他用的顏色材料是非常講究的,雖大紅大綠、翠青深藍,卻毫無艷俗之氣。他用強烈而和諧的色彩來表現溫度和情緒,用老練的構圖和精到的筆觸來展示他對畫面的掌控能力。他的畫中既有工筆的精描細繪,也有抽象的神秘和夢幻。

藝術家的創作日常,看來是個十足的“顏控”

Lot 573?陳星州(b.1982) 雪峰祥瑞
鏡心?設色紙本
庚子(2020年)作
題識:雪峰祥瑞。嘉平瑞雪映芬華,寒凍河源萬里沙。貝闕珠宮眩云海,瓊林玉樹散空花。先春知為家祥應,澤物深隨德意遐。不隔寵光回寸草,何妨梅柳自萌芽。歲次庚子夏月,星州畫雪景消暑,并錄李呂《喜雪應制次韻》為記。
鈐?。宏?、得之天然
尺寸:24×72 cm。 約1.6平尺
估價(人民幣):5,000-7,000

《雪峰祥瑞》局部

姚明與陳星州在畫展上交流

Lot 574?趙修(b.1980) 半天晴雨
鏡心?設色紙本
2019年作
題識:1。半天晴雨。趙修。2。三載重游釋子宮,巖扉依舊白云封。半灣溪水真堪掬,幾樹松花實可供。對酒高歌傾夜月,登樓長嘯倚天風。醉來臥向山僧榻,仿佛煙霞入夢中。趙修。
鈐?。黑w修、趙修
尺寸:46.5×87 cm。 約3.6平尺
估價(人民幣):5,000-7,000


安徽齊云山“天開神秀”石刻與本作品局部

Lot 577?譚芷若(b.1990) 夢
鏡心?設色紙本
2018年作
鈐?。鹤T、茝若
展覽:“虞歌行·譚芷若作品展”,逸空間,2019年6月16日至7月6日
出版:《虞歌行·譚芷若作品展》第15頁,逸空間,2019年
尺寸:44×67 cm。 約2.7平尺
估價(人民幣):5,000-7,000
譚芷若說:“我的畫面中會有很多突破傳統的元素,也在不斷尋找更多方法來清晰地傳遞自己想要表達的想法。我們通過畫面表達的情感不再是含蓄的,而是更加強烈、直白、顯而易見,也比較符合我們這代人的性格特點?!?/p>

Lot 572?張天一(b.1987) 半面妝
鏡心?設色絹本
2018年作
鈐?。禾烊撕弦?/p>
尺寸:70×29.6 cm。 約1.9平尺
估價(人民幣):5,000-7,000

《半面妝》(右上)在某畫展覽上與作者其他作品的展覽效果

作者在畫展上講解自己的作品
《半面妝》創作于2018年,是張天一最近藝術風格的典型面貌。她致力于在作品中表達傳統的當代性,作品既蘊含傳統文化的精神氣質,同時也要彰顯當代人的審美觀念。這里的“傳統”不僅是我們可見、可觸的顯性元素,更多的是一種“隱性”的力量在滋養和支撐著整個作品。而這種“隱性”的力量更多源自于中國古典文學、藝術審美之中。
就像張天一說過的:“我喜歡中國古典文學,它們像謎一樣深深吸引著我,在這個文學國度中,它讓我的情緒自由馳騁。如同《九歌》中提到的神靈,與我們那么親近而有那么悠遠,與自然天地萬物融為一體。他們有著自由的靈魂,詩一樣的生活,與天地對話,與萬物為伴?!?/p>